導演:顏有承、胡筑婷 隨著時代的變遷,許多從前傳統手工的技術漸漸被機器取代,傳統產業不紀錄就會消失眼前,紀錄從早期騎腳踏車邊叫邊磨的磨菜刀生意,傳統手工磨刀的步驟,有人求精研發多種技術,讓生意越來越好,不過是都市化導致磨菜刀生意,不如以往還是傳承手藝問題,由多位的磨刀師傅訴說他們的心聲。
導演:陳皇儒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特優|10min30sec 鼓山旗津間的舢舨船,存在超過一甲子的歲月,因為迎接世運的整建工程,讓它吹起熄燈號,化為歷史的記憶碎片。面對失去舢舨船的命運,老實的船家們一點都無法理解,世運與合法經營的他們,有什麼不能共存的理由?更不能理解,為何政府才要他們花了10幾萬翻修船隻,卻在下一刻要徵收它,讓23個家庭失去經濟依靠?但時代巨輪不斷前進,壓輾的過程總聽不到破碎聲。舢舨文化就這樣被城市的虛榮吞沒,再也回不來了。
導演:解孟儒 2010年一般勞工關懷獎特優|10min30sec 花嶼,澎湖群島中最西邊的一個島嶼,天氣不佳時,唯一的海上交通就會中斷,變成了一座孤島,所有的人就被困住,出不去也進不來。歐老師是澎湖人,在這教書的心情卻十分掙扎,全校老師加校長11個人,一走出學校每個人就像個大明星,到處有人跟你寒喧打招呼,很短的時間內,歐老師就愛上花嶼的單純親切彷彿家人,但幾個月才能回家一次的現實,卻讓他很想早點離開。望著大海,歐老師知道,未來的孤島回憶,將是人生難以忘懷的過去。
導演:解孟儒 2010年一般勞工關懷獎特優|10min30sec 總鋪師林伯伯的人生很幸運,老天爺早就幫他安排好了。 當年跟我們一樣苦惱選填未來志願,他直接到廟裡面擲籤,一說起當廚師,老天爺很乾脆,立刻給了上上籤。就這樣,林伯伯開始了他的走炊人生,一輛車載著廚具家當,從南到北,大城小鎮翻山越嶺到處趕場辦桌,幾十年來不間斷。再怎麼辛苦,只要客人吃完露出開心滿足的笑容,林伯伯知道,這就是老天爺給他最好的獎勵。
導演:李坤城 2010年身心障礙勞工關懷獎特優|10min12sec 偉正相信,上帝給他的是一個不同的旅程,等待他走過。重度腦性麻痺,寫一個字要一分鐘,穿一件衣服要十分鐘,即便如此,從小到中正大學畢業時,他都是第一名。但人生並沒有就此美好,出了社會他遇到三個月找不到工作的困境,常常接到公司人事打來的電話,一聽到他說話的聲音,就打退堂鼓再沒有消息。現在的他,已經成為資深資訊工程師,備受同仁和長官的肯定,更在各種場合講述他的人生經歷,分享生命的不放棄。
導演:張舒程 2010年原住民勞工關懷獎特優|9min52sec 桃源鄉高中村的布農族,有一群勇士沒放棄。八八風災後,桃源鄉受到大自然無情的重創,但Biung和幾個族人,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重建他們的希望,一面採收著梅樹,將部分的梅子以低價賣給盤商,賺取微薄的收入,另一方面在農業單位的協助下,動員族人開始加工製作梅子,試著走出一條自立自強的道路。雖然轉型的道路上有更多問題要克服,但布農勇士Biung知道,不論天災多無情,有了希望,未來就不放棄。
導演:張益華 2010年國際移工關懷獎特優|10min28sec 越南勞工阿英,臉上帶著溫暖的笑容。 6年來,雇主把她當成家人照顧,幫她開戶存錢、帶她上醫院看病、教她中文。阿英感激在心,每天到關帝廟幫婆婆拜拜,學煮婆婆喜歡的客家菜、學習客家話,盡心盡力地照顧婆婆來回報雇主。他們互相體諒與珍惜,打破老闆員工的界線,昇華成親密的家人。我們知道,阿英一定很難忘記,這趟寶島行的美好回憶。
導演:于文正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特優|10min29sec 電影產業的興衰,手繪看板畫師可以講三天三夜的傳奇故事。 在臺灣經濟起飛的50年代,海報一張3千、電影看板1萬。因此早年的手繪畫師日進斗金,最興盛時老伯手下有30幾個徒弟,還有很多父母拼命把小孩送來學藝不領薪水。但平面印刷興起後,繪師的行業,立刻從雲端跌入谷底,再也不曾爬起。老伯自嘲地說,原本他自信沒人可以取代他,卻被電腦打敗了。紅樓一夢,繁華落盡,那一輩的青春留在一幅幅老海報裡,復古著它的曾經。
導演:王振宇、陳穎彥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特優|10min17sec 紅毛港遷村工程啟動,老廟即將被拆,47歲的大頭伯,特地來看它最後一眼。做一個討海人,他的小舢舨也將面臨被政府徵收,強迫轉業的命運,知道自己和老廟一樣,無力反抗。兒子剛上大學需要學費註冊,無可奈何的他咬牙跟朋友借一筆錢,買了魚網在颱風剛走的狂風大浪中,冒險出海捕龍蝦,賭上討海人生的最後一把。故事的最後,船被徵收了,大頭伯跑到報廢場,看老舢舨最後一眼後,孤獨的背影慢慢走遠,我們的眼淚也忍不住滴下。
導演:何清達 2010年身心障礙勞工關懷獎特優|10min25sec 失去一隻手,是否就失去希望? 國中畢業後,素琴到紡織廠當女工;37歲那年,因嚴重工殤右手截肢,老闆雖然賠了錢,卻賠不了失手帶來的苦楚,她躲在家裡,3年不肯面對人群。時間慢慢帶走傷痛,在親人的陪伴下,她當起義工,騎腳踏車去打工,生活慢慢回到軌道上,但想起那段傷痛,素琴的無語沉默,卻比什麼都還沉重。這不僅是一段往事,更是一輩子無法擺脫的心痛,素琴的故事,引發無數工殤者的共鳴,以及我們的不捨。
導演:黃文龍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特優|10min28sec 每天被45 C的溫度蒸烤,連續30年,有誰願意? 阿華姐可以。從北部遠嫁到先生家開始,慢慢融入這個南部家庭,接下做傳統糕粿的老擔子,一做就是幾十年。但三十年很抽象,具體來說,就是可以讓一個老灶燒到變形裂開的歲月,從公公手上接下這個老灶,謹守古法用木柴起火,蓋上大蒸籠,讓45度的水氣慢慢蒸煮,古早的糕粿老味道,在阿華姐的手上,一籠接著一籠傳承下去。
導演:趙德胤 2010年國際移工關懷獎佳作|4min39sec 來自大陸的年輕移工,穿越國境,一個人來到臺灣謀生。 這份漂流日記,完整記錄了他在工地3年的過程,開始時被嘲笑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,到現在完全勝任,一路走來寂寞又辛苦,想家的夜晚也常一夜難眠。但異鄉遊子一想起家鄉那群朋友,每天冒著生命危險,穿梭在中緬邊界走貨的日子,他就非常珍惜現在的生活,勇敢繼續異鄉的寂寞旅程。
導演:王建興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佳作|9min53sec 早年的埔里,一共有30多家打鐵舖集中在一條街上,繁榮的景象見證了農業發達的黃金歲月。現在打鐵舖的師傅們已屆退休,說起打鐵的傳承,老師傅們早就打定主意,夕陽行業的最後傳人,就是自己了。但當客人上門,老師傅們依舊抖擻精神,身手俐落地一槌一槌敲打,當客人滿意地露出笑容,老師傅臉上的神情一下子笑開,彷彿時光倒轉,回到那個神采飛揚的年代。
導演:張天明 2010身心障礙勞工關懷獎佳作|9min07sec 按摩達人黃師傅,18歲失去視力,也失去光明的未來。 因為感冒服藥造成的傷害,讓他一度無法接受自己的殘酷命運,每天怨天怨地。但老天關了扇窗,也會開另一扇窗,幾年後學會按摩手藝,開始他的達人之路,到現在,滿滿的邀約,讓他成為炙手可熱的按摩老師傅。歷經幾十年來的人生磨難,黃師傅已經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,既不再迷惘、也不再抱怨,在漫長的人生路,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。
導演:談靜宜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佳作|10min25sec 每個沒落的產業,都有輝煌的老故事。 30年前,苗栗縣竹南鎮的中港地區,正經歷金紙業的黃金歲月。大家樂造成全臺的賭客到處燒香拜佛,一時之間對金紙的需求暴增,全盛時期,中港區300多家的金紙行,滿街都在曬金紙,每個月輕鬆賺近百萬元。但機械化和中國工廠崛起後,手工金紙業沒落,現在剩下10間存活。老人們叨叨說著當年的老故事,蒼老的雙手依舊飛快,眼中散發的神采,那是屬於她們的青春緬懷,一輩子難忘。
導演:丘靈福 2010年一般勞工關懷獎佳作|10min 全臺灣有多少失能者?答案是40萬人。如果再追問,服務失能者的居家服務員有多少人,答案是5千人,1個人要分配照顧80個失能者。很難想像的數字,但真的存在我們的社會。對居家服務員來說,既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像金剛,又得有天使般的溫暖細心,是個壓力不小的工作,加上工作量大,工作性質總是替人把屎把尿,因此離職率居高不下。但一看到病患開心的表情,就是這工作最難以割捨的回報,下次見到他們,記得對他們說,您辛苦了!
導演:黃惠偵 2010年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佳作|10min10sec 「牽亡歌」,一種傳統民俗喪葬陣頭,主要在喪禮中出現,目的在娛樂亡靈、撫慰生者,用類似雜耍的方式呈現。但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,讓這些古早的習俗逐漸消失,同時惠娟這些年輕的陣頭工作者們,在死亡的古法習俗中,多少感受到社會異樣的眼光和歧視。對她們來說,工作其實不是自己的選擇,更多的是家庭決定她們的工作。而原本屬於她們的青春配樂,就在牽亡歌的古老樂音中,慢慢逝去 。
導演:宋仁智 2010年原住民勞工關懷獎佳作|10min10sec 你一定還記得,一個叫做娜瑪夏的地方。八八風災裡,受創最嚴重的原鄉聚落,破碎的瓦礫堆中,有一群原住民工藝師,正想辦法讓族人們找回人生的希望。她們努力找回散落各地的族人,克服萬難尋求資源,讓失去希望的災民,重拾失落多時的傳統手藝,學習以創意和包裝,製作更多的手工藝品,希望能讓這些身心受創的朋友們,靠著自己雙手,再度編織出美好的未來。